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24小时微信快餐妹

News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飞”一般成长——鹤壁航模少年的逐梦之路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范丽丽 文/图】8月的鹤壁,暑气蒸腾。

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延河路一处训练基地里,来自鹤壁市外国语中学的索诗博正弓着身子,双手紧握遥控器,拇指在操作杆上灵活拨动,目光死死锁定着空中盘旋的小型无人机——那是模拟火灾现场的训练道具。他时而快步冲向左侧,时而猛地转身向右,脚步随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不停移动,不过几分钟,他额前的头发就被汗水黏在皮肤上。

年仅9岁的鹤壁市明志小学学生万俊一在一旁紧紧攥着秒表计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无人机穿越“火场”障碍、精准投放“救火物资”的每一个动作。

…………

这是记者8月18日在该训练场看到的场景。

孩子们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他们正全力备战将于今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2025年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

教练郝文彬、孙平军在场地旁观察,时不时轻声提醒孩子们注意操作细节。

他们不久前在2025年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航模项目总决赛上斩获佳绩。

QQ20250820-154237.jpg

索诗博给小朋友们演示如何操控无人机

赛场捷报

汗水浇灌的荣誉之花

2025年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航模项目总决赛于7月26日至8月3日在无锡举行。该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5届,承载着为国家低空经济建设培育后备人才的使命。今年吸引了全国74支代表队5137名青少年参与,参赛规模创下传统项目组历史之最。

今年的赛场上,来自鹤壁的少年们为家乡赢得了荣誉。来自鹤壁市外国语中学的索诗博在C11室内遥控电动直升机障碍中学男子组摘得一等奖,还与队友携手拿下A3手掷滑翔机三人接力中学男子组优胜奖;鹤壁市淇滨中学的赵秉琰凭借精湛表现,将A6一级橡筋动力飞机中学男子组一等奖收入囊中;鹤壁市湘江中学的刘萌萌表现尤为亮眼,一举斩获A6一级橡筋动力飞机中学女子组、C11室内遥控电动直升机障碍中学女子组两个一等奖;年仅9岁的鹤壁市明志小学学生万俊一则在C11项目中获二等奖,同样在三人接力项目中收获优胜奖;鹤壁市湘江小学的郝翊评也在C11室内遥控电动直升机障碍中学男子组中获得二等奖。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们远超同龄人的付出。“通过省赛选拔的孩子才有资格进入全国总决赛,接着在全国5000多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教练孙平军望着训练场上汗流浃背的孩子们,言语间满是心疼与骄傲。

教练郝文彬说:“暑假每天集训4小时,他们衣服拧得出水是常态,但没人喊过累。”

QQ20250820-154251.jpg

教练孙平军带领孩子们调试一级橡筋动力飞机

训练日常

在汗水与挑战中淬炼

赵秉琰与刘萌萌参加的是一级橡筋动力飞机项目,这是出了名的“精细活儿”——橡皮筋的圈数差半圈,飞行效果就会大相径庭。“比赛场上见过好几次其他选手因为模型损坏哭鼻子的,但擦干眼泪后,他们总会重新拿起工具。”孙平军说,这项运动对体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孩子们却练就了“精准调试”的绝活儿。孙平军常陪孩子们研究调试技巧,“有时候一个细节要磨一下午,他们从不嫌烦,这股劲儿特别难得”。

万俊一的成长更让人动容。去年他参加省赛失利备受打击,一度退缩,但在教练和家长的鼓励下,他重新投入了训练,今年顺利通过省赛进入总决赛。

回忆航模项目总决赛上的场景,万俊一说,他需要在20分钟内组装调试好自己的模型,结果有一个零件的孔被木屑堵住,怎么也装不上去。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他紧张极了,但在最后5分钟想出了解决办法,“当时我的手都在抖,但脑子特别清楚”。

9岁的万俊一,如今不仅能独立完成抽签、排队等比赛流程,还能和初中的大哥哥们默契配合在三人接力团体赛中拿下优胜奖,成为赛场上亮眼的存在。教练郝文彬记得,万俊一刚来时连工具都握不稳,“现在不仅操作熟练,还会主动帮队友检查设备,这就是成长”。

索诗博的目标始终坚定:“我要对标全国最好成绩,努力打破纪录。”省赛时,他曾因担心电池脱落等各种突发情况而紧张到手心冒汗,“但我告诉自己,稳下来才能赢”。这份在压力下锤炼出的冷静,让他在团体赛中多次和队友一起突破难关。

QQ20250820-154300.jpg

学员们日常训练使用的航模

成长印记

从赛场到生活的蝶变

“孩子的精细动作进步了,更懂得团结协作了,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了。”赵秉琰的妈妈郝文杰看着儿子专注调试模型的背影,满眼欣慰。她坦言,自从接触航模,孩子的上进心和吃苦精神都让人惊喜。

万俊一的妈妈尹晓也深有感触:“以前他很内向,现在不仅活泼了,自理能力也强了。”从比赛受挫到赛场获奖,航模成了孩子心理成长的“催化剂”。

教练孙平军用“苦和感动”来形容这段时光:“孩子们流的汗、克服的困难,一次次打动着我们。”郝文彬则补充道:“他们不仅学会了操控技能,更学会了坚持、合作和面对挫折——这才是最宝贵的收获。看着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些孩子,是真的热爱这项运动,也是真的在为梦想拼搏。”

夕阳西下,训练场内的无人机仍在盘旋,少年们的汗水仍在流淌。从无锡赛场的捷报到下一场比赛的备战,他们用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他们的坚韧与拼搏,正是中国少年“不畏艰难、勇于追梦”的生动写照。在飞向梦想的天空中,他们定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988888888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8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