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4 浏览次数:
项目名片
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零级热水管网、一级热水管网、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蒸汽管网及配套设施。其中新建供热管网总长度约57.7公里。以隔压换热站分界,襄城县首山电厂至许昌市阳光大道隔压换热站的零级热水管网长度约42.1公里,许昌市阳光大道隔压换热站至城区供热管网的一级热水管网长度约7.6公里;新建中继泵站1座;新建隔压换热站1座;新建蒸汽管网长度约8公里。
项目进展
长输供热管网沟槽开挖95%,焊接85%;中继泵站正在施工主体结构;隔压换热站设备陆续进场。
具体作用
项目贯通后,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中心城区供热可靠性,形成“一网多源”的供热格局。此项目的实施可为许昌市中心城区提供约15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采暖热能,保障了许昌市集中供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供应许昌市中心城区南部区域民用采暖,覆盖范围主要为许继大道—京广铁路—建安大道以南的区域。
项目投用后,供热能力提升595兆瓦,可满足至2035年南部城区现状和新增建筑的供暖需求,同步显化生态效益。
核心提示
地下“,钢铁巨龙”正奋力穿行;地上,隔压换热站工程主体结构已巍然耸立……在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轰鸣声中,管网沟槽开挖完成95%,焊接进度达到85%;中继泵站主体结构轮廓初显;隔压换热站内,崭新的设备正陆续开箱就位……这条绵延的供热“大动脉”,已进入贯通前的冲刺阶段。
这条“钢铁动脉”的职责不止输送热量,它承载着城市能源利用效率跃升的使命。项目贯通后,许昌将迎来“一网多源”的崭新格局,如同构建起一张智能化的“供热高速公路网”,确保暖流持续稳定抵达千家万户。这份“温暖保障”,正是寒冬里最踏实的民生承诺。
互补共赢,“热力动脉”全面焕新
2025年3月,随着《许昌市2025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方案》的正式发布,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供热管网升级工程——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成为许昌城市建设的亮点。
这一工程不仅承载着提升居民供暖质量的使命,更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新建热力管网57.7公里、中继泵站1座、隔压换热站1座,持续提升全市供热质量。许昌正以“热力动脉”的全面焕新,书写民生保障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答卷”。
8月19日,在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的一处施工现场,大型吊车缓缓将一段供热管道放入已开挖的沟槽,这是该项目建设的日常场景,一条连接襄城县与许昌市区的“热力动脉”正在加速成形。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传统的供热布局遇到了挑战。在需求侧,由于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人口和建筑面积不断增加,用热需求持续攀升;在供给侧,热源建设受土地紧张、环保标准等多种因素制约,城市周边热源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双向影响下,供热缺口越来越大。长距离余热供暖作为一种新型供热方式,近年来已成为多地探索的新路径。
2024年冬季,世界在役最大火电厂大唐托克托发电厂至呼和浩特长输供热项目一期工程全部投运,供热主管道总输送长度达105公里,一举打破国内长距离供热纪录,并有效解决了呼和浩特市城区热源单一、热电联产比例较低等诸多问题。
除了呼和浩特外,全国首个长输供热工程——大同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项目,已安全平稳运行数个供暖季。此外,济南、银川、石家庄、郑州、西安等省会城市目前也在做相关尝试。
据统计,全国城镇集中供热面积中,长距离供暖占比逐年增加。
“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用热需求持续增加,由于种种制约又很难新上热源项目,通过长距离供热管道将电厂热能输送至城市供暖,能有效解决城市供热难题。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将襄城县首山电厂和许昌市中心城区供热管网进行连接,管道的这一边是首山电厂热能的高效利用,那一边是千家万户的温暖过冬,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互补共赢。”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负责人孟德龙说。
该工程涵盖长输供热管网、一级热水管网、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需要穿越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燃气管道、输油管道等,技术难度与施工复杂度创下许昌供热工程新纪录。据孟德龙介绍,工程被分为11个工区同步推进,每个工区配备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确保工程按期交付。
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8月5日,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隔压换热站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项目位于许昌市阳光大道与南环西路交叉口东北侧,隔压换热站长111.3米,宽109.3米,总建筑面积12263.4平方米。隔压换热站包含站房、水处理间、水池及附属用房、门卫室等土建单体,场地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的重要枢纽,对于优化管网运行效率、提升区域热能利用水平、缓解供热不平衡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
面对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等挑战,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项目建设团队精心策划、科学组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落实全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对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护、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实施高标准质量监控,不仅确保了主体结构实现“内实外美、稳固可靠”的目标,更如期圆满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任务,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普通市政工程相比,长输供热项目的施工难度要大得多。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供热管网距离长、管径大,该工程热源与用户距离远,沿线经过多个区域村庄,且需建设中继泵站和隔压换热站,以保证系统足够的动力及安全运行。
该项目管网经过的特殊地段主要有河渠、铁路、高速公路、长输油气管线等。其中,供热管网穿越河渠24处、铁路3处、高速公路2处、长输油气管线4处;穿越方式主要采用顶管和定向钻等非开挖技术,其中穿越颍河和北汝河长度均约600米,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为保障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如期运营,施工方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倒排工期,明确项目重点工作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施工单位,我们秉承‘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管理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施工过程中与各方紧密协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孟德龙说。